古人爱看书,你可知还有“晒书节”?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图片:男人晒书剧照
2、另类的“晒书节”
第二种说法相对来说就比较有趣了,据说清代的著名学者朱彝尊,
在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的时候躺在一个荷花池旁边,并且露出了自己肥硕的大肚皮在那里慵懒的晒太阳,
谁知道这一幕恰巧被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给看到了。
康熙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于是就过去询问:“你为什么会在晒太阳的时候露着肚皮呢?”朱彝尊叹了一口气,回答说:“我是在感叹自己有一肚子的书却完全派不上用场,感觉这些书都要发霉了,可不得拿出来晾一晾,晒一晒太阳嘛!”
图片:晒肚皮资料截图
康熙帝一下就被他这个有趣的回答给吸引了,高兴之余也意识到对方很有可能是个饱学之士,虽然当场没有表明身份,也没有给予什么态度,但却在心底记住了朱彝尊这个名字。
巡游完毕,康熙帝返回紫禁城,在第一时间召见了朱彝尊,经过双方交谈,康熙帝发现果然没有看走眼,
朱彝尊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于是册封他为翰林院检讨,并且还把修撰《明史》的任务交给了他。
这件事很快就在民间传播开来,很多读书人深受启发,也效仿朱彝尊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时候晒晒自己的书,当然了,他们晒的同样不是真正的书籍,而是自己的肚皮,就这样,“晒书节”出现了。
图片:康熙帝召见朱彝尊剧照
二、古今之“晒书”
1、古籍中的“晒书”记载
在古代的不少典籍中,都有关于晒书节的记录,比如顾禄在《清嘉录》中说:“初六这一天,人们会把书籍、图画放置在庭院之中暴晒,这样来避免被虫蚁啃食。”
潘奕隽在《六月六日晒书》中说:“三伏天的时候,人们虽然要避暑,却唯独会把家中重要的书籍拿出来晒一晒,认为这些书籍是传家之宝,妥善的保存好,是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
孙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每年六月初六,原本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但是皇宫中的内府官员会把各种史籍、重要的档案、御制文集拿出来晒,每年如此,从未更改”。
陈康祺在《郎潜纪闻初笔》中说:“天下书阁每年都有晒书的习惯,大都定在三月初六这一天,从康熙帝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从上述的古籍记载可以看出,我国自古就有“晒书”的惯例和传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百姓都是如此,晒书是古人们保存典籍的重要方式之一,
虽然这个传统如今已经不再流行,但从中完全可以看出古人对书籍的重视和怜爱,并且视书籍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代代相传。
图片:古人晒书剧照
2、晒书的注意事项
最后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晒书的相关知识,当然了,这只针对有这个习惯或者有这个想法的朋友,
如今我们打算晒书的话,一定要重视两个条件,一个是空间,另一个就是太阳。
大慧认为最理想的就是能有一个空旷的院子,在无风少雨,太阳高挂的秋天中午,可以把家中的书籍像晒玉米那样全部摊开平置,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可以定时翻一翻。如果大家没有这样大的空间,只是在一间比较狭窄的屋子里,那么最好不要去晒书。
图片:把书籍摊开平置嗮太阳剧照
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
如果是精装书,可以直接摊开放在阳光下晒一晒,适时翻一翻书页就可以,
如果书比较厚能够直立起来,那么就直接把书页展开成伞状,后期就不用管了。
如果是那种不太容易摊开的胶装书,建议大家可以从中间打开,一排一排的让它们“扒在地上”,千万不要书叠书,书压书。
图片:直接摊开晒书资料截图
如果大家有一条比较长的晾衣绳,房子还有能承重的护栏,就可以固定好绳子两侧好,让书“骑在上面”排成一排晾晒,看上去还是很惹眼的。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品报价>手机>三星手机> 三星i9502 32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