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历届世界杯决赛> 庖丁解牛(古代寓言):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

庖丁解牛(古代寓言):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

2025-10-13 14:54:44

庖丁解牛(古代寓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代寓言漢語成語2015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莊周)創作的一則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來說明養生之道的,藉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寫庖丁解牛的熟練動作和美妙音響;第二段緊接著寫文惠君的誇讚,從側面烘托庖丁技藝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對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講述了自己達於“道”境的三個階段;第四段寫文惠君聽後領悟了養生的道理。此文在寫作上採用多種手法,結構嚴密,語言生動簡練,體現了莊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點。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庖丁解牛創作年代:戰國時期作品出處:《莊子》文學體裁:散文作者:莊周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庖丁解牛1庖丁為文惠君解牛2,手之所觸,肩之所倚3,足之所履4,膝之所踦5,砉然向然6,奏刀騞然7,莫不中音8。合於《桑林》之舞9,乃中《經首》之會10。文惠君曰:“嘻11!善哉!技蓋至此乎12?”庖丁釋刀對曰13:“臣之所好者14,道也,進乎技矣15。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16。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17。方今之時18,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19,官知止而神欲行20。依乎天理21,批大郤22,導大窾23,因其固然24,技經肯綮之未嘗25,而況大軱乎26!良庖歲更刀27,割也28;族庖月更刀29,折也30。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31。彼節者有間32,而刀刃者無厚33;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3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35,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36,視為止37,行為遲38。動刀甚微39,謋然已解40,如土委地41。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42,善刀而藏之43。”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44。”注釋譯文詞句注釋庖(páo)丁:名丁的廚工。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稱魏惠王。解牛:宰牛,這裡指把整個牛體開剝分剖。倚:靠。履:踐踏。踦(yǐ):支撐,接觸。這裡指用一條腿的膝蓋頂牛。砉(xū/huā):象聲詞,皮骨相離的聲音。向:通”響“。奏刀:進刀。騞(huō):象聲詞,形容比砉然更大的進刀解牛聲。中(zhòng)音:合乎音樂節拍。桑林:傳說中商湯時的樂曲名。經首:傳說中堯樂曲《鹹池》中的一章。會:指節奏。以上兩句互文,即“乃合於桑林、經首之舞之會”之意。嘻:讚嘆聲。蓋(hé):通“盍”,何,怎樣。釋:放下。好(hào):喜好,愛好。進:超過。無非牛:無非是一頭完整的牛。未嘗見全牛:不曾看見完整的牛。方今之時:如今。方,當。神遇:用心神和牛體接觸。神:精神,指思維活動。遇:合,接觸。官知:這裡指視覺。神欲:指精神活動。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批大郤:擊入大的縫隙。批,擊。郤,空隙。導大窾(kuǎn):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因:依。固然:指牛體本來的結構。技經:猶言經絡。技,據清俞樾考證,當是“枝”字之誤,指支脈。經,經脈。肯:緊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結處。技經肯綮之未嘗,即“未嘗技經肯綮”的賓語前置。軱(gū):股部的大骨。良庖:好廚師。歲:年。更:更換。割:這裡指生割硬砍。族:眾,指一般的。折:用刀折骨。發:出。硎(xíng):磨刀石。節:骨節。間(jiàn):間隙。無厚:沒有厚度,非常薄。恢恢乎:寬綽的樣子。遊刃:遊動刀刃,指刀在牛體內運轉。余:寬裕。族:指筋骨交錯聚結處。怵(chù)然:警懼的樣子。為戒:為之戒,因為它的緣故而警惕起來。止:集中在某一點上。遲:緩。微:輕。謋(huò):象聲詞,骨肉離開的聲音。這句後面,有些版本還有“牛不知其死也”一句。委地:散落在地上。躊躇:從容自得,十分得意的樣子。滿志:心滿意足。善:通”繕“,修治。這裡是拭擦的意思。養生:指養生之道。白話譯文有個名叫丁的廚師給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接觸的地方,肩膀靠著的地方,腳踩著的地方,膝蓋頂住的地方,都嘩嘩地響,刀子刺進牛體,發出霍霍的聲音。沒有哪一種聲音不合乎音律:既合乎《桑林》舞曲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章的節奏。文惠君說:“嘿,好哇!你的技術怎么高明到這種地步呢?”廚師丁放下屠刀,答道:“我所喜好的是事物的規律,它比技術進一步了。我開始宰牛的時候,看到的無一不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就不曾再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呢,我用精神去接觸牛,不再用眼睛看它,感官的知覺停止了,只憑精神在活動。順著牛體天然的結構,擊入大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著牛體本來的組織進行解剖,脈絡相連、筋骨聚結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過,何況那粗大的骨頭呢!好的廚師,每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割肉;一般的廚師,每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砍斷骨頭。現在,我的這把刀用了十九年啦,它宰的牛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口像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因為那牛體的骨節有空隙,刀口卻薄得像沒有厚度,把沒有厚度似的刀口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的,它對於刀的運轉必然是大有餘地的了。因此,它用了十九年,刀口卻像剛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雖說是這樣,每當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它難以處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來,目光因此集中到一點,動作因此放慢了,使刀非常輕,結果它霍地一聲剖開了,像泥土一樣散落在地上。我提著刀站起來,為此我環顧四周,為此我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

文惠君說:“好哇!我聽了庖丁的這些話,從中獲得了保養身體的道理。”創作背景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這是非常激烈的社會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經歷了一次“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滄桑巨變,社會動亂,民不聊生,身處亂世的人們對人生、對前途充滿了迷茫。莊子針對人在殘酷現實不能任其本性無拘無束生活、面臨無情摧殘難以盡享天年的現實,被迫隨時隨地悚然驚心地謹慎藏鋒,適時順應,無求遠害,想在複雜的鬥爭的骨節縫中尋找一個空隙,把它作為保全生命的安樂窩,以便在這亂世中遊刃有餘地活下去。這篇寓言體現的就是這種心境。作品鑑賞整體賞析此文為莊子闡明“養生”的一則寓言。文章開始是一段惟妙惟肖的“解牛”描寫。作者以濃重的筆墨,文采斐然地表現出庖丁解牛時神情之悠閒,動作之和諧。全身手、肩、足、膝並用,觸、倚、踩、抵相互配合,一切都顯得那么協調瀟灑。“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聲形逼真。牛的骨肉分離的聲音,砍牛骨的聲音,輕重有致,起伏相間,聲聲入耳。緊接著又用文惠君之嘆:“善哉!技蓋至此乎!”進一步點出庖丁解牛之“神”,這就為下文由敘轉入論做好鋪墊。妙在庖丁的回答並不囿於“技”,而是將“技至此”的原因歸之於“道”。“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並由此講述了一番求於“道”而精於“技”的道理。此段論說,為全文精華所在。為了說明“道”如何高於“技”,文章先後用了兩種反差鮮明的對比:一為庖丁解牛之初與三年之後的對比,一為庖丁與普通廚工的對比。庖丁解牛之初,所看見的是渾然一牛;三年之後,就未嘗見全牛了,而是對牛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筋骨相連的間隙、骨節之間的竅穴皆了如指掌。普通廚工不了解牛的內在組織,盲目用刀砍骨頭;好的廚工雖可避開骨頭,卻免不了用刀去割筋肉,而庖丁則不然,他不是靠感官去感覺牛,而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憑內在精神去體驗牛體,順應自然,擇隙而進,劈開筋肉間隙,導向骨節空處,按照牛的自然結構進行。順應自然,物我合一,本是道家的追求,庖丁以此為解牛之方,才使他由“技”進於“道”,達到爐火純青、技藝超群的地步。“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這十二字是對庖丁解牛效果的描繪,方法對頭,不僅牛解得快,刀子也不受損害。十九年來,解牛數千頭,竟未換過一把刀,刀刃還是鋒利如初。這當然是每月換一把刀的低級廚工所不可思議的。區別就在於他們求於“技”,而庖丁志於“道”。‘’在“技”與“道”的關係上。莊子學派認為“技”與“道”通。“道”高於“技”,“技”從屬於“道”;只有“技”合乎“道”,技藝才可以純精。“道”的本質在於自然無為,“技”的至善亦在於自然無為。只有“以天合天”(《莊子·達生》),以人的內在自然去合外在自然,才可達到“技”的最高境界。庖丁深味箇中三昧,所以才能成為解牛中的佼佼者。反過來,“技”中又有“道”,從“技”中可以觀“道”。“技兼於事,事兼於義,義兼於德,德兼於道,道兼於天”(《莊子·天地》)。文惠君正是通過庖丁之“技”,悟得養生之“道”。養生,其根本方法乃是順應自然。顯然,庖丁解牛,乃是莊子對養生之法的形象喻示。不過莊子所說的“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客觀上又揭示了人在實踐中如何達於自由的問題。文中所說的“天理”、“固然”,若引申開來看,亦可理解為人們面臨的外界客觀事物。它雖然會給企望達於自由的人們帶來這種那種限制或妨礙,但睿智的人們又不是在它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只要認識它,順應它,就能夠如庖丁那樣自由灑脫。對此,莊子曾作過一番極為精妙的分析:“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節”固然不可逾越,但畢竟有間隙,這就為人們“遊刃”提供了天地,只要善於在這一天地里施展本領,是同樣可以自由自在的。“遊刃”二字,活現出解牛者合於自然而又超於自然的神化境界。當然,對於“固然”的認識並非一勞永逸,即使庖丁那樣技藝高超者,每逢筋骨盤結處,總是謹慎從事,“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來不得半點麻痹大意,只有孜孜不倦地追求,毫不懈怠才是。

此則寓言立意在於闡明“養生”,實則還闡述了一個深刻的美學命題,即藝術創造是一種自由的創造。莊子認為“技”中有“藝”。庖丁解牛的動作,就頗具藝術的觀賞性。他的表演,猶如一場優美絕倫的音樂舞蹈,其舞步合於《桑林》舞曲,其韻律合於輝煌的《鹹池》樂章。作為一種具有美的意味的創造活動,是令觀賞者心醉神迷的。而庖丁解牛後“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的神情,又使人們看到創造者在作品完成後內心滿足的喜悅。莊子正是通過庖丁其言其藝,揭示美是一種自由的創造。這種美的創造必須實現合規律(“因其固然”)與合目的(“切中肯綮”)的統一,以達到自由自在(“遊刃有餘”)的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則是創作必備的心境,強調要排除一切感官紛擾,全神貫注,這與《莊子·達生》篇中梓慶削鐻時所說的“齋以靜心”,“忘吾有四枝形體”,是一致的。此種“心齋”、“坐忘”境界,與近現代西方美學注重的“靜觀”、“觀照”殊途而同歸,不過卻早於叔本華、尼采兩千一百多年。莊子散文善於運用形象化說理的手段。這則寓言採用誇張、對比、映襯、描摹等多種手法,表現庖丁解牛技巧的純熟,神態的悠然,動作的優美,節奏的和諧,身心的瀟灑。具體說來,此文在寫作方面的主要特點是:一、結構嚴密。全文分兩大部分,先講述故事(第一、二段),再點明寓意(第三段)。就故事說,又分兩層,即由寫“技”到說“道”。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再由庖丁闡述他的解牛之道。寫庖丁的技,先是直接描寫,再通過文惠君的讚嘆加以小結,並轉入庖丁的談道。對道的闡述又分為三個方面:首先,從縱的方面介紹掌握道的三個階段,突出掌握道以後的特點;其次,從橫的方面將庖丁與良庖、族庖進行比較,以說明得道與否的異同;第三,說明成功地解決了難以處理的“族”的問題。這是從一般寫到特殊。這三個方面都緊緊扣住“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之“道”進行闡述。庖丁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話,將寫技與談道兩方面自然地聯繫起來。文惠君所說由庖丁之言獲得養生之道的話,又起到統攝全文、揭示主題的作用。全文圍繞解牛的事件,闡述一個“道”字,由具體到抽象,條分縷析,環環相扣,將道理說得曉暢透徹。二、語言生動簡練。如寫庖丁解牛時手、肩、足、膝的動作,只用觸、倚、履、躊四字,便反映出各自的特色。用“嘻!善哉!技蓋至此乎?”這么八個字(實詞、虛詞各半)三句話,就將文惠君看到庖丁高超的解牛技術而產生的驚異、讚嘆與疑惑不解的思想感情真實地反映出來。“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幾句,將庖丁解決特殊困難時那種專心致志、小心謹慎而又充滿信心的內心活動、目光和動作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又與後面寫庖丁因困難獲得解決而悠然自得的動作、神態形成鮮明對照。名家點評台灣科技大學原教授羅龍治《哲學的天籟——莊子》:莊子用牛身子的結構,比喻人世的錯綜複雜。不會操刀的人殺牛,硬砍硬割,就好像不懂道理的人,在世上橫衝直闖一樣,徒然地損耗形神。貴州大學副校長張耿光《莊子全譯》:以廚工分解牛體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虛“有間”,方能“遊刃有餘”,從而避開是非和矛盾的糾纏。作者簡介莊子像莊子(約前369一前286),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漆園吏。家貧,但拒絕楚威王的厚幣禮聘。他繼承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認為萬物起源於“道”,而人的生死只不過是“道”在其發展過程中一個短暫的環節。其哲學思想達到很高的思維水平,對後世影響很大。其文章縱橫開合,變化無端,並多用寓言故事,想像豐富而奇特,在散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作有《莊子》。

相關詞條

庖丁解牛(漢語成語)庖丁解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áo dīng jiě niú,意思是比喻經過反覆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庖丁解牛(古代寓言)《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莊周)創作的一則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來說明養生之道的,藉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律的道理。全文可分四段。...

庖丁解牛(2015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庖丁解牛》是2015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可君。...... 《庖丁解牛》是2015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可君。書名 庖丁解牛 作者 夏可君...

庖丁解牛刀古代十大名刀庖丁解牛刀當時排行第十位。這把排行第十的名刀有一種說法,是一代庖丁解牛刀。去史書記載,此刀是用最普通的鐵刃和最常見的木柄製成,然而由於...

庖丁解牛(莊子作品)《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莊子(莊周)的作品。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來說明養生之道的。文章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再由庖丁闡述他的解牛之...

庖丁解牛分詞器庖丁解牛分詞器是基於lucene的中文分詞系統的軟體。...... 庖丁解牛分詞器是基於lucene的中文分詞系統的軟體。中文名 庖丁解牛分詞器 基於 lucene的中文分詞系統 ...

庖丁解牛拳庖丁解牛拳是在<書劍恩仇錄>第17回,陳家洛,香香公主和霍青桐被狼群追趕逃入沙漠古城的迷宮裡面,根據地圖找到了一個神秘山洞中.在山洞裡3人發現了多年前為了族人...

刨丁解牛庖丁解牛,成語。 庖丁:丁廚師;解:肢解分割。比喻經過反覆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庖丁解牛之武俠版《庖丁解牛之武俠版》是連載於雲中書城的傳統武俠小說,作者是布老虎。...... 《庖丁解牛之武俠版》是連載於雲中書城的傳統武俠小說,作者是布老虎。...

眉山庖丁解牛食品有限公司眉山庖丁解牛食品有限公司於2016年04月11日在眉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東坡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劉平,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餐飲管理及服務,銷售: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等。...

庖丁解牛-熟能生巧《庖丁解牛-熟能生巧》是由中國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波。...... 《庖丁解牛-熟能生巧》是由中國少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波。作者 金波 ISBN ...

庖丁解牛:莊子的無用解釋學《庖丁解牛:莊子的無用解釋學》是2015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可君。...... 《庖丁解牛:莊子的無用解釋學》是2015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

解牛刀法解牛刀法,中國首部3D武俠動漫《秦時明月》中的虛擬招式。...... “庖丁解牛,神乎其技”,道家的絕頂高手莊子當年都驚嘆於它的神奇,曾經在養生主一篇中特別記載了...

庖丁(古代廚師)庖丁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páo dīng,意思是名丁的廚工。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出自《莊子》庖丁解牛。...

庖丁投資法則第三種境界是絕頂高手如庖丁的解牛--以無厚入有間,遊刃有餘。庖丁不僅能做到“目無全牛”,還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即不用眼睛盯著,手中的刀就可以輕鬆地...

庖丁解牛:縱向切入ASP.NET3.5控制項和組件開發技術《庖丁解牛:縱向切入ASP.NET3.5控制項和組件開發技術》一書主要介紹ASP.NET的控制項開發,書中通過70多個例子講解了ASP.NET控制項開發技術的各個方面,而且剖析了很多控制項...

庖丁解牛:童雁汝南油畫作品《庖丁解牛:童雁汝南油畫作品》由童雁汝南著。童雁汝南十五年如一日,永遠的41×33,永遠的正面面孔,如參禪修行一般領悟山水之“道”。童雁汝南作品中的肖像不同...

養生主(莊子作品)第一部分是全篇的總綱,指出養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虛之道,順應自然的變化與發展;第二部分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人之養生,說明處世、生活都要遵循事物的規律,從而...

目無全牛【釋義】全牛:整個一頭牛。【出處】《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目無全牛用法 編輯 ...

熱門詞條

國際禮儀

桂枝茯苓丸

生化危機6攻略

超級巨星

色即是空3

盧廣仲

流浪地球

花東鐵路電氣化

培養基

大師

巴巴坑道

大富翁

叢林冒險

伊都錦

輪軸

經典語錄

蘑菇醬

捍衛者聯盟

許慧欣

寵物用品

椒房

炒年糕

吳軍

快樂頌

羅馬教廷

reg

真理

劉心悠

广式焖羊腩(羊肉煲)
房地产销售系统管理软件有哪些?2025年十大品牌售房软件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