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世界杯意大利名单> 二十多年的“鱼把头”告诉你:查干湖冬捕究竟怎么捕

二十多年的“鱼把头”告诉你:查干湖冬捕究竟怎么捕

2025-05-08 20:56:19

没关系,听小编说道说道:

每年冬天

在查干湖

人们凿冰捕鱼,打撺,刨冰,走钩,马拉铰盘,冰下走网……

这样的工具和技艺已延续百年!

冬捕究竟怎么捕?

年终岁尾,

让我们跟着“鱼把头”张文

看看他和鱼们的一天!

走进查干湖冬捕

想了解鱼把头的一天?

想知道几十万斤的“红网”是怎么出现的?

想了解冬捕的具体流程?

往下看

↓↓↓

出 发

凌晨3点来钟,张文穿上羊皮袄,戴好狗皮帽子,和20余名渔工,坐上马爬犁,拉着堆积如山的渔网还有绞盘,如长龙一般,奔向广阔的查干湖。

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位于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因为松花江和嫩江的交汇,松原成为一个多湖泡之地。“查干湖”不但是这儿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达60万亩。

张文的父亲就是渔工,祖祖辈辈生活于此,富饶的查干湖就是他们唯一的生计。查干湖内有鱼类60多种,以胖头鱼、麻鲢鱼、鳡条鱼、嘎牙子鱼和大白鱼等最为著名。

如今,55岁的张文已经当了20多年鱼把头。鱼把头就是冬捕作业的领头人,冰上的“灵魂人物”。在渔工的眼里,鱼把头是他们心中公认的“好人”,有“神奇”的本领,能带领他们打到鱼。

识冰

张文咋就知道哪里有鱼?识冰,就是鱼把头的绝活之一。

到达湖面时,夜色依旧浓烈。作为把头,张文要选定捕鱼的地方,指挥渔工凿冰、布网。“冬季,鱼群在冰下喜欢成群地聚集。由于鱼的聚堆往往使水涌动,冰面上的雪便微微起鼓,这种冰面是有鱼群的征兆。”张文说。不但如此,张文还要观察冰的颜色、听冰下的声音,来分辨出鱼群的位置。“得跟着老把头扎扎实实地学。”张文继承了老手艺,同时也与查干湖融为一体,四季的变迁,湖水的境况,他都明察秋毫,“只有如此,才能对湖、对鱼了如指掌”。

镩 冰

张文丈量好冰眼距离和位置,渔工们每两个人一组便开始凿冰眼。

渔工怀抱着20多公斤重的冰镩,镩上白霜凝结将寒光反射到远方。这是渔夫们的“神笔”,用来“镩冰”“炸冰”。渔工们先凿开一个大冰眼,叫“下网眼”,有1.5米宽,然后用镩子钻出近百个直径为40多厘米的冰眼。

布 网

冬捕时一趟网由96块网组成,总长度为2000米。

渔网由11米长的穿杆带动,顺入水中,跑水线的渔工将渔网娴熟地由上个冰眼制导到下个冰眼,最终让大网在冰下展开,把一平方公里的水域全都合围起来。

到达出网口,巨大的渔网由空网变成了“实”网。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介绍,实,就是“红”,早上,开始起网,俗称“日头冒红网”,意味着丰收。

出 网

万尾鲜鱼,热腾腾地在冰湖上起舞,“冰湖腾鱼”早已成为吉林的一大盛景。

出网,要靠马拉绞盘。4匹健硕的马儿拉着绞盘打转,随着马轮子拉着网上的大绦,网被缓缓地拉出水面。等鱼出完,网和绳上的水把渔工身上淋湿,又冻成冰壳,他们一个个就成了会移动的“冰雕”。

收 获

查干湖冬捕曾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以单网冰下捕捞10.45万公斤和16.8万公斤两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张文说,如今单网捕捞的重量早已超过了这些纪录。

醒 网

传承至今的查干湖冬捕作业,会尽可能保护鱼群的自然生长环境。而冬捕前的醒网,则如同神圣的仪式。

查干湖冬捕,始于辽代,敬畏自然的理念与捕鱼的技艺一同传承至今。冬捕开始前,查干湖的渔工要让沉睡了大半年的网从网库里“醒来”,举行“醒网”仪式,以真诚的心去唤醒亲密伙伴——网。小年前,捕鱼活动就结束,“人和自然,都要迎接年这个喜庆日子。”张文说。

而今,查干湖冬捕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久远的岁月中,这些渔民们保护了自然,又依赖自然得到了生存。人类需要传承的,正是这种文化遗产。”曹保明说。

小贴士

小贴士

今年12月28日起,松原举行“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查干湖冬捕已有体验项目,有专业捕鱼教练员教授游客基本技术,让游客参与从下网到出鱼的全过程。

来源 | 松原发布

编辑 | 陈芳馨

吉林的小伙伴们!有个寒潮蓝色预警请查收!全省大降温,老冷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偷车了?是小偷金盆洗手了吗?主要三个原因!
VC6.0(VC++6.0)下载安装和使用教程(超级肝,新手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