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究竟是谁救活的?太乙真人?如来佛祖?
提起哪吒,有关他的出处,《三教搜神大全》有记载、《西游记》有描写、《封神演义》有描写,印度佛家也有记载,甚至伊朗都有关于哪吒的神话故事。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是根据《三教搜神大全》改编而来,前半段一样,只是最后是谁救活了哪吒,出现了不同。《三教搜神大全》里的哪吒为“中坛元帅”,书中记载:“父以石记为诸魔之领袖,怒其杀之以惹诸魔之兵也。帅遂割肉刻骨还父,而抱真灵求全於世尊之侧。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菱为骨、藕为肉、丝为筋、叶为衣而生之。”
由于《三教搜神大全》不被大家所熟知,因此,我们最常提到的哪吒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描写的哪吒。
《西游记》写道:“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
在《西游记》中,是如来佛祖救了哪吒。由于本人在解读《西游记》。因此,文章中用到的都是这个解释。而近年来,《封神演义》不断被翻拍,哪吒的不同经历被大家所熟知且认可。
《封神演义》写道:“陈塘关总兵李靖的第三个儿子是灵珠子投胎。母亲殷夫人怀孕三年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怪,就用剑劈开,里面的婴儿正是哪吒。后来仙人太乙真人登门道贺,收他为徒,取名哪吒。一次哪吒在东海玩水,和东海龙王的三子敖丙起冲突,不但将其打死,还抽他的龙筋做为腰带要送给李靖。东海龙王到天宫上本,又在宝德门遭到他的痛打,还被他抓下四、五十片鳞甲,鲜血淋漓,狼狈不堪。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闰、敖顺联名奏准玉帝来拿李靖夫妇问罪时,哪吒说: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李艮,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为了不累双亲,他断臂剖腹,剜肠剔骨,还于父母……而后,哪吒三太子在被其父李靖阻挠,复活不成的情形之下,太乙真人用莲花莲藕给哪吒造了一个新的肉体。”
上述是《封神演义》里的哪吒,与《西游记》有很大的区别。
为何《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有了这样的区别呢?这点其实是两位作者对自己神话小说的不同需要。(文/萌书生)
吴承恩先生写《西游记》,主要情节围绕佛教展开,道教和佛教的创始人都是太上老君。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哪吒被佛教救下,没有任何的争议,大家都算是同门。《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很久,只是没有得到广泛传播。佛教为了能融入到东土,吸收了道家、儒家诸多经典,然后形成了中国佛教所特有的一些教义。这其中,也包含了神话人物。这样一来,吴承恩将哪吒说成是如来佛祖救活的,一点问题没有,且符合唐朝当时的实际情况。
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相差太大,《封神演义》的成书比《西游记》晚,但《封神演义》的故事发生在殷商时期。这个时期,中国没有佛教,假如许仲琳也将哪吒说成是如来佛祖救活的,那岂不成了笑话?所以说,许仲琳必须给哪吒找一个符合《封神演义》情节的经历。这经历与《西游记》里的大概意思一样,只是救活哪吒的成为了太乙真人。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有一些来自《三教搜神大全》。不管出自何处,看哪本著作的解读,就按照哪本著作来看便好。至于《三教搜神大全》中救活哪吒的“世尊”,是佛陀十号之一。佛教传统认为“佛”有十个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样来看,如来佛祖救了哪吒好像靠谱一些。(文/萌书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衅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