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杆”共苦起高楼 | 古建科普十讲之第六讲 古代U盘
都说梁架是一个古建筑的骨架,骨架一旦确定,体型也就基本定了下来。
图片源自网络
你以为这就是我国传统建筑构架类型的全部?当然不是!博大精深、璀璨夺目、绚烂多彩这些形容词可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自古以来,言之有物、持之有故一向都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品德。
“我想要空间宽敞,但是尽量省料”
“安排!”
建筑中间的两列采用插梁造的方式,将一根冬瓜梁安装在前后的柱子上,用来承托中间步架的童柱。如此一来,室内空间变得非常开阔,与抬梁式不相上下。而边列由于紧贴墙壁,没有跨度要求,仍然采用穿斗式结构,可节约大量的材料。这种结构混用的做法,在江南地区的大型建筑中十分常见。
“我想要我的房子看上去特别有气势”
“安排!”
一进正门,眼前一根巨大的冬瓜梁横跨东西,蔚为壮观。与此同时,工匠巧妙地利用杠杆原理,让这根跨度如此大的梁,只承受很小的荷载,从而保障结构的安全。
“这一排柱子看着碍眼,想 全都 去掉!”
“这不好安排吧?百年后受力可能有问题”
“不用担心,以后有问题再找根柱子支上”
在元朝时期,非常盛行“减柱造”做法。很多屋主人为了更大、更通畅的使用空间,将今(金)柱直接移除,同时用增大梁枋体量的方式,来承担屋顶的重量。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造方式非常符合少数民族勇(dǎn)武(dà)的性格,但是过大的跨度和不规则的梁架形式,增加施工难度的同时,时间久了还可能发生弯垂,明、清以后渐渐少有采用。
图片源自网络
老祖宗们为了满足人们各类生活起居的空间需要,不断摸索、总结建筑构件之间的结构力学和空间组合方式,让以木材为主要构架形式的传统建筑,在结构稳定和空间适宜上完美融合,最终留下了我们现在所见精彩纷呈的各类建筑形态,而每一类都融集了匠师们苦心钻研的智慧巧思。
图片素材:星球研究所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传统建筑上不仅有梁柱檩枋,还需要一些小的构件来进行传力、加固,顺便拉拉颜值。
这个叫撑栱,工匠师傅们称为斜撑,一般对称出现在檐柱或廊柱上方,是用来增加悬挑部分支撑力的构件。
这不是撑拱,是“梁垫”,也叫“雀替”,安装在柱子与梁连接处的三角形区域,能够让梁柱之间的连接更加结实稳固,同时缩短了梁的跨度。
这个叫“梁柁”,通常出现在冬瓜梁和上层木枋之间,能够起到力的传递作用,是江南建筑一个特有的构件。由于它的造型像是一个金元宝,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元宝托”。
这个是“象鼻”,纹饰雕刻成一个大象头的造型。通常用在短柱上小冬瓜梁的相对侧,起到稳固连接和封堵榫眼的作用,所以,稳定性是极好的。同时它也是重要的装饰构件,使梁架看起来不那么空旷,还蕴含太平有象的吉祥寓意。
相传在上古时期,我国中原地区有很多野生大象。但后来环境变化,大象数量逐渐越来越少。大象因为聪明有灵性,而且“象”谐音“祥”,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作有吉祥寓意的动物。
古人在营建房屋时,会由一位领头的大木师傅负责把控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协调安排各工种匠师展开工作,民间称为“掌墨”、“主墨”、“当手师傅”。
接到屋主委托后,掌墨师傅会根据地基的长短、东家的需求,构思一个构架方案,这个方案从外部轮廓到内部空间划分,乃至于构件穿插和榫卯组合方式,都以三维立体的形象在脑海中呈现出来。
一般来讲,掌墨会把这个初步的方案画出来,称为“地盘图”,地盘图上包含了地基情况、点柱位置、构架榀数,柱子数量等信息。掌墨师傅会拿着这个地盘图,与屋主商讨,并进行备料。
工匠绘制于纸面、板壁、墙面的地盘图
有人可能会奇怪,这样一张“草图”就能把房子盖起来?那么多的构件,不担心哪一个地方数据错误,最后房子拼不起来么?
这可不是胡乱猜疑,毕竟,无论何时何地,房子始终都是人们身体和心理上最终的安全归属,丝毫容不得半点含糊。所以,精通数理运算及大脑 “云建模”的古代工匠们,在进行房屋施工时,会用到一件凝聚了世代工匠智慧巧思的神奇工具——丈杆。
明代文献中的掌墨与疑似丈杆(一说衙役执杖)
江南地域丈杆有多种地方称谓,浙中、浙东地区称柱排竿、柱白;浙南地区称“当杆”、“长杆”、“丈安”、“水杆”等;古徽州地区称“丈量杆”;广东潮汕与福建地区(闽南、闽北)将之称为“篙尺”;闽东地区称“丈篙”。
与其说丈杆是一个工具,倒不如说是工匠针对每一个待建房屋所绘制记录的特供数据中心。首先,要精挑细选一根木材,再通过符号和文字,把整个房屋核心构件的高度尺寸及其榫卯关系全面地标记在上。即使是非常熟练的掌墨师傅,绘制丈杆也需要数天时间,经历多次核算、试画、修改才得以完成。实际上,丈杆的绘制过程,就是建筑在掌墨师傅脑中完整的推敲、创作和建构过程。
文献中的掌墨与 清代丈杆实物
丈杆系统特别是高度杆,在营造活动中起统领作用,属于绝对的权威,它囊括了传统营造最重要的技艺内容,同时也是掌墨师傅工作领域的核心。古代匠家口诀中有“划线准,下锯圣,丈竿(杆)一落如圣旨”的说法。浙闽地区廊桥工匠的歌诀中也说“九祭丈篙,十祭河神”,还有“喜梁好比桥中王,丈篙好比老丞相,丞相君王长相守,桥上盖厝益行人”,可见丈杆的地位之高。
实际上,一旦丈杆绘制完成后,整座建筑构架、榫卯甚至细部的标高、尺寸就都已确定且不可更改,之后整个团队的工匠便遵循丈杆上的数据来进行构件制作。
丈杆在使用过程中,掌墨为了方便团队内其他工匠准确读取信息,会标注一些简化的提示性注解,因此便呈现出一系列由“古代数码字+汉字+图示符号”的标识,也许是出于保护自有工匠系统的“知识产权”,不同工匠系统中的工匠会采用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文字符号进行注解,逐渐也就形成了民间传说中的“鲁班字”。
“那房子建好了,丈杆就‘失宠’了吗?”
“当然不会!”
丈杆为建筑的营造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它的使命完成后,根据各地不同的风俗,丈杆会被恭敬地安放在太师壁上方或正栋梁架上方等位置,视为整个房屋风水的一部分,通常不再取下。
丈杆上的数据,是造房圭臬
也是承事屋主的责任担当
丈杆上的鲁班字,是自我防护
也是传承不易的真诚守护
匠作,听是一个专业,如规如矩
勿言歌颂,但值尊重
匠意,行是一种气韵,有力有道
静默无言,历久弥芳
匠作的背后,是一群人
独立时
他们各自平凡
如你如我
汇聚后
他们握指成拳
用每一股力和心的传导
共绘每一篇璀璨华章
如同大多数行业一样,古建营造不是一个人的事业, 背后是无数人用智慧和汗水在付出,用心念和梦想在传承。本期课程,让我们心怀敬意,赏一曲“木头乐团”的“凡人歌”。
影像支持:PlanetWhy外星球
本期作业:寻找你身边的非遗传承人或营造技艺(包括但不限于 传统技艺、戏曲、文学、美术等),通过照片或视频的方式分享给后台,将获得3积分。优选作业将在下一期推送中展出,并获10积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京东618笔记本电脑一般降价多少?618划算还是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