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AF 18
尼康AF 18-35mm f3.5-4.5D于2000年发布,当时它是尼康推出的第一款消费级超广角变焦镜头。在尼康用户群中它有个昵称——“银广角”。该镜头的构造质量还不错,变焦和调焦环旋转顺畅,但没什么阻尼。镜头本身无对焦马达需机身马达驱动对焦(尼康D3xxx、D5xxx系列单反相机无机身马达,非AF-S或AF-P镜头安装上不能自动对焦),自动对焦迅速,但噪音不小。使用内对焦(IF)设计,因此滤镜口不会旋转,方便安装CPL。但自动对焦时前面的对焦环会快速旋转,不支持全时手动对焦。MF模式下调焦环手动对焦旋转幅度大概有60度。
尼康AF 18-35mm f3.5-4.5D
尼康AF 18-35mm f3.5-4.5D参数:
外文名
Nikon AF Nikkor 18-35mm f/3.5-4.5D IF ED
发布时间
2000年8月
镜头分类
全画幅单反自动镜头
光学构造
8组11片(1片非球面、1片ED镜片)
图像防抖
无
光圈叶片数
7片
最近对焦距离
0.33m
滤镜尺寸
77mm
尺寸
83x83mm(长度x直径)
重量
370g
遮光罩型号
HB-23
解析力 | Resolution:(尼康D800E缩小)
和很多超广角变焦镜头一样,该镜头广角端锐度优于长焦端。18-24mm焦段光圈全开拍摄的照片就基本可用;光圈缩小到f5.6后,画面中心边缘拥有不错的解析力。但35mm端光圈f4.5拍摄的照片从三分线位置开始锐度就很差,光圈缩小也没有明显改善。
像素:6000×4004,100% jpg直出切片:
18mm端(最大光圈f/3.5):
中心三分线边缘
f/3.5
f/5.6
f/8
24mm端(最大光圈f/4):
f/4
f/5.6
f/8
35mm端(最大光圈f/4.5)解析力明显衰退,要尽量避免使用该焦段拍摄 :
f/4.5
f/5.6
f/8
下面是外网的解析力评价,我这支广角端边缘解析力更高;长焦端更差:
畸变 | Distortion:
全焦段明显的桶型畸变(“水映菲林”测试镜头畸变时通常关闭机身的“失真校正”功能)。
18mm端畸变
24mm端畸变
35mm端畸变
眩光 | Flare:
强光下拍摄画面有中等面积的耀斑,不影响画面整体对比度。
Flare/Ghosts
星芒 | Stars:
7片光圈叶片,使用小光圈拍摄产生比较松散的星芒。
光圈f/16
暗角 | Vignetting:
中等程度暗角(“水映菲林”测试镜头暗角时通常关闭机身的“暗角补偿”功能)。
Falloff
总结 | Summary:
我这支尼康18-35mm f3.5-4.5D在尼康D800E上对焦不乱跑,但明显往远端偏移。需相机开启AF微调-10。因为全画幅相机都具备af微调功能,所以这不是大问题。该镜头价格便宜,小巧轻便,做工还行。18-24mm端锐度不错;但35mm端很软,缩小光圈也改善不大。我建议大家购买光学素质明显提升的尼康AF-S 18-35mm f3.5-4.5G。
搬瓦工建站方案选择香港 PCCW 机房还是 CN2 GIA 机房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