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知识】民族舞篇——最全最广的傣族舞教学!
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
自娱性舞蹈
自娱性的节目有“嘎光”“象脚鼓舞”“耶拉晖”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脚鼓舞”。
表演性舞蹈
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蝴蝶舞”“篾帽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
祭祀性舞蹈
傣族祭祀性的舞蹈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着几个。
傣族舞特点
傣族的居地大多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傣族人民善于吸收来自四方的文化精华,并能融于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
傣族舞一位手:大拇指向回扣,放在大腿前侧。
旁一位手:双手手腕蛇回来,手要有点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弯曲,在大腿2侧。
后一位手:双手放在臀部后面,不能*在一起,稍稍分开,手不能离身体太远,手要有点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弯曲。
侧一位手:双手放在身体的一册,和一位手差不多。
傣族舞律动
正面起伏
重拍向下沉,慢慢的沉,向下走的要均匀,脊椎要垂直,蹲的时候不能前侵也不能后仰,脊椎对着脚后跟下沉,向上提的时候慢慢的,跟下垂一样!
旁边起伏
下沉的时候出右垮,双膝向下弯,左膝*住右脚的膝盖,上身向左比出,头向右看,反方向动作,出左垮,右脚点地向左腿*,这个时候左腿是主力腿,重心都在左腿上,出垮的时候上身不能前侵后仰,保持正直,顶出右腰,头往左看。
脚部的正步起伏
当身体下沉的时候都有个抬腿,勾回来的时候膝盖不能向前顶(因为傣族舞蹈穿的是桶裙)向前会很难看,一定要垂直向后踢腿,而且是勾脚,每当踢起时都要迅速,动作要做的干净,还要带有呼吸!当腿向后踢的时候上身有点左右起伏,不能直直的起伏!当起左腿的时候,出右垮,起右腿的时候出左跨,这个动作在傣族舞中是非常重要的!
练习
方法
手位的练习:
傣族手位练习先从二、三位手领腕,七位手推按掌,四位手领腕推拉手,然后再一、七位手按掌,五位手领腕,二位手托按肘及交叉按掌,七位手打开成三位手领腕,五位手推手。
步伐的练习:
要先练习正步起伏步,练熟后再练丁字起伏步、前点起伏步、后点起伏步以及旁点起伏步。这些步伐要一一反复练习熟练、到位,跳出的傣族舞才有味道。
侧面起伏:
在身体下沉的时候出右垮,双膝向下弯,左膝靠住右脚的膝盖,上身向左轻移,头向右看,反方向动作,和前面一样,出左垮,右脚点地向左腿靠拢,这个时候左腿是主力腿,重心都在左腿上,出垮的时候上身不能出现前轻或者后仰的现象,身体要保持正直,然后顶出右腰,头往左看,眼睛要向外扩张,让视线打开,让观众能就看出你在看什么,是在看花还是在观望着什么。带上面部表情!
手位与步伐练习:
走平行步时要推拉手,抬后曲腿时四位要领腕手,点步旁勾时一、七位要推拉手,前勾点步时要二位揉手, 双晃三位望月手要前点步,前点步碾转。
脚步起伏:
脚步的正步起伏,当身体下沉的时候都要有个抬腿,当腿勾回来的时候因为傣族舞的服装都是紧身的筒裙,上所以在勾脚的时候膝盖不能向前顶,那样会很难看,每当踢起时都要迅速,动作要做的干净,还要带有呼吸!记住一定要垂直向后踢腿,而且是勾着的脚。当腿向后踢的时候上身要有点左右起伏的感觉,一定不能是直直的起伏!当踢起左腿的时候,就顺着动作出右垮,起右腿的时候出左跨,这个动作在傣族舞里也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动作,一定要让动作做到连贯性!
头和眼睛及步伐的练习:
头和眼的动作要以脆动律配合,其练习要点是头眼顺倒、头眼逆倒、卷身逆倒。肩部练习是绕肩、柔肩、抖肩、耸肩(包括双耸肩和单耸肩)。
小跳动作练习:
掖腿立跳,顿错步后曲腿小跳、前点步小跳练习,旁点步小跳与交换以及前曲腿蹭跳练习,还有下穿四位飞翔手旁点小跳练习。最后交叉跺步转体,错步七位嘴式推掌,跺步前勾点小跳练习。
身体姿态:
“三道弯”。看过傣族舞的人都应该会发现,傣族舞最大的特色和动作最多的就是这个“三道弯”了,“三道弯”是傣族舞孔雀身体最大的特点,什么是三道弯?三道弯就是孔雀无的舞蹈动作,让人身体的曲线姿态保持有三个弯曲的地方,在整个舞蹈当中,有很多的舞蹈动作变化,但是无论每次变化身体都会形成一种形式的三个弯曲的地方。身体的姿态主要是运用我们身体的关节,比如脖子、手腕、手肘、膝关节、裸关节等你那个尽量弯曲,这样能使整个身体姿态有很多种曲线的交错感,形成我们通常硕大的s形。
小技巧:
傣族舞的动作技巧是:正面起伏,在音乐重拍的时候身体向下沉,慢慢的沉,而且在动作向下走的时候要均匀,身体脊椎是要保持一种出于垂直的状态,在蹲的时候身体绝对不能出出现前轻或后仰的现象,而且脊椎还要对着脚后跟往下沉,在动作向上提的时候也要慢慢的,跟下垂一样!
以上图片与内容来自网络,
整理来自排舞中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91借钱审核多久